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守护劳动者健康,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宋炳军 陈湘婷等 广东卫生在线 2023-09-23


6月21日,夏至如约而至,万物竞相生长。


这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也如期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海康街68号大院。他是来参加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学术大会,见证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与安徽理工大学本科生联合培养签约仪式的。


作为广东首家职业病三甲专科医院和全国首批开展职业卫生工程本科教学高校,双方强强联手,开设本科生“职业安全健康创新班”,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卫生工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并以此为起点,探索“职业健康+工程防护”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 2023年6月21日,全省首家职业病三甲专科医院揭牌

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工业大省和劳动力大省,广东省职业病防治任务重、形势严峻,但广东省职防院主动应战,积极创新,近年来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此次合作也被认为是该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助力广东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率先作为。


“职业健康人才的培养事关重大,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与安徽理工大学的合作,是广东职业健康事业的一大盛事、喜事。”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易学锋表示,期待双方共同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助推职业健康人才建设长足发展,助力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01
与乙酸甲酯中毒的激烈战斗
2021年秋天,在纺织厂工作的小倪突然两眼一黑,再也看不见了。


小倪感觉身体不适已有多日。为了赶制一批复合布,他长时间在逼仄的车间刷胶水,被刺鼻气味熏得头晕眼花,眼前不时有些模糊。但没想到情况如此严重——到医院检查时,他的视神经已经萎缩。


更严重的是,陆续又有多位工人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相似症状。这一消息引起省职防院多位专家的注意。接到上报后,省职防院高度重视,迅速派出应急队到现场,调查是否是职业暴露引起的职业病。


▲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视察省职防院国家应急队


“根据企业工艺流程、工作场所采集溶剂中检出的甲醇,结合劳动者症状,我们首先考虑甲醇引起的职业性中毒事故。”中毒防治所所长梁伟辉回忆。由于事故后工厂已停工,未能对现场工作场所空气进行检测,不能明确排除其他致病原因。


由于对事故原因存疑,省职防院领导进一步组织住院部、评价所、毒化所、应急办、检验科、毒理所等多部门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抽检溶剂检测结果成分分析,结合工人症状及文献查询情况,大胆提出该事故可能为国内首起的职业性乙酸甲酯中毒。


于是,应急队调整方向,由现场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检查等专家组成调查组深入当地工厂展开调查。


在有关部门协助下,调查组逐个敲开工厂紧闭的大门,严密核对既往生产原料及生产货品等信息,准确模拟患者当时工作环境,同时对生产原辅料、成品货物甚至现场残留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最终得到现场较为完整可靠的检测数据。果然,在一家仍开工生产的工厂里,经现场空气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发现样本中甲醇低于检出限、而乙酸甲酯浓度严重超标,进一步验证了专家推论。


治疗也没有丝毫耽搁——几经辗转,小倪和其他几位中毒工人被送来后,省职防院立即启动中毒救治应急预案,开通绿色救援通道。中毒防治所主要承担救治任务,联合眼科、血透中心、高压氧室等多学科参与制定治疗方案,整合最大资源、集合最大能力第一时间抢救患者。


根据会诊意见,医护团队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以助尽快清除血液里的毒物。经过7天抢救,患者血尿中乙酸甲酯代谢物迅速下降,视力也很快恢复,为国内救治乙酸甲酯中毒病例积累了成功经验。


揪出“真凶”后,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对全省有关企业和工厂排查。在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省职防院召开部分地区现场工作会议,发出该类职业性化学中毒事件预警信号,建议各级卫生监管部门对高风险企业和小作坊督导检查。


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省职防院又向全省发出系列指导意见——

  • 出台诊断与治疗、病例报告与转诊、现场检测、场所干预、应急处理等系列工作方案并下发各地与医疗机构;


  • 建议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向辖区内医院急诊科、眼科发文,提供规范诊疗指南或将疑似病例送往职业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 组织编写科普材料,深入各机构、企业及重点地区开展“铺天盖地”式宣教。


职业病一向隐蔽,披着羊皮的狼更是不少见。乙酸甲酯这位“嫌疑人”就曾是业内公认的“好学生”——作为低毒性环保材料,它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制造、金属制品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此前国内从未报道过有关中毒案例。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省职防院毒理实验所开展动物实验来锁定目标。一支8人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随即成立,由毒理实验所所长刘莉莉带领,24小时轮流值班,仅三周时间便建立体内代谢模型,还原了中毒过程——乙酸甲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会快速分解出甲醇,再代谢产生有毒的甲酸并在体内蓄积,从而造成视神经损害。这与小倪等人的症状完全一致。随后又通过毒理学实验,最终明确了病因。


至此,该项职业性乙酸甲酯中毒事故完成了从现场调查、临床救治、追究病因、监测预警、职业健康促进教育等全链条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022年底至今,广东再也没有出现乙酸甲酯职业中毒事件。



02
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护航
“既要治,更要防,这是职业病防治医院的特殊之处。”省职防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世杰表示。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仅需要快速完成技术攻关,开展应急救援,更强调源头预防,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为国内新技术、新业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省新旧职业病危害日益交织叠加,职业病防治工作压力大、要求高。但是,这片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试验田,也是职业病防治能力快速提升的练兵场。


1960年成立以来,广东省职防院就专注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过60余年的淬炼,积累了800多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能力,实现职业病防治领域的全覆盖,并在广东省累计发现27种新型职业病,数量居全国之首。


每一场和新型职业病的交战都困难重重。从诊断治疗到形成标准,背后是长期、大量的研究付出。


由省职防院牵头命名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省内首次发现,患者往往出现发热、全身泛发性皮疹和严重肝损害。为摸清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项目组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系统性调查,成功将该病种纳入职业病目录,并将病死率从高达50%以上控制到5%以下。


因为研究难度大、时间跨度长、技术体系完整,研究结果获得了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1998年,广东首次发现三甲基氯化锡职业中毒,该院党委委员、毒化监测所所长吴邦华便开始研究这种常在PVC塑料生产时为祸,却因易溶于水、发病隐秘而难以捕捉的毒物。直到2022年才将三甲基氯化锡的工作场空气职业接触限值和标准检测方法、生物材料生物接触限值和标准检测方法全部研制完成,为防治三甲基氯化锡职业中毒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6年,广东在省内首次发现手臂振动病。这种曾被认为只发生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职业病,在东莞一家高尔夫球具制造企业一下出现70多例。


“我们用了四五年的时间重新做流行病学调查,将南方和北方地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病例和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省职防院副院长、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嘉斌回忆,为此他们跑遍了广东、福建、黑龙江等地的相关工厂和医院,最终推动国家修订诊断标准,增加了“白指诱发试验”等内容及方法,让温暖地区的患者也能得到认定和保护。


除了隐匿的职业病,突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也时有发生。


省职防院创建有全国第一个省级中毒急救中心,配置了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可以快速检测有毒化学品的种类和浓度,为后期救援和医学处理提供了精确指导。在其支撑下,该院累计协助处理北江铊污染、镉污染等职业病和中毒事件数百起,成功抢救严重中毒患者3000多人。


不仅如此,该院还派出专家400多人次到上海、江苏、浙江、甘肃、广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指导中毒事件处理——多年来,广东省职防院不仅守护着全省职业人群的健康,也为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


近三年,中毒急救之外,省职防院还先后派出5批20人次到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援助当地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工作,助力健康扶贫。


疫情暴发后,省职防院赴湖北、守广东、增援海关,进西藏、下海南、驰援香港,累计派出2300多人次奋战在抗疫一线。


▲ 2022年1月25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一行看望慰问省职防院一线医务人员


03
打造高水平职业病防治院
发展至今,省职防院共拥有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6名,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牵头和参与制(修)订标准规范110多项,占全国总发布的近三分之一,近十年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53项,建有唯一的国家移动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级技术平台,为推动我国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履历表上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对应着行之不易的征途。


“疾病谱复杂,全国130多种职业病,广东占了一半;服务人群庞大,拥有近8000万劳动者。”该院副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常委、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李旭东介绍。多年来,我国职业病防治机构面临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困境,部分地方甚至出现机构萎缩和能力下降。省职防院要实现的是“双重突围”:既要筑牢职业卫生健康安全防线,又要解决自身生存危机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硬战面前,省职防院首先亮出党建这面大旗,绘制党建工作“七一蓝图”,把支部建在科所上,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我们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高校、兄弟医院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建王烁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学王烁、战疫情、强自信、建功业’系列学习活动,为职业病防治注入源头活水和精神动力。”该院纪委书记、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医学》常务副主编夏丽华说,因党建工作有力有效,院党委被授予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业务的同频共振也在持续推进。2010年,省职防院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职业病科),抓住契机驶入发展快车道,创建全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网络、广东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学救援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以及6个中毒急救分中心,构建全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技术体系。


同时还组建三支职业病防治的“国家队”:化学中毒与核辐射事故医疗救治基地、国家级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国家移动核辐射事件应急处置中心。


2015年天津港发生爆炸事件,引发公众对危险化学品泄露的焦虑。省职防院迅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模拟工业区突发10吨超压氰化物爆炸,通过化学中毒突发事件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几分钟即形成应急救援医学评估报告。


▲ 省职防院应急队参加桂粤卫生应急联合演练

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毒化监测所接报后紧急出动,找出了罪魁祸首——体外循环系统中检测出高浓度苯乙烯和二氯甲烷。分析报告提交后,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仅要求全国停用该企业生产的体外循环机,还发文要求将两类有机溶剂残留纳入该类医疗器械出厂必检项目。


放射卫生防护所的γ能谱仪等仪器,则为核辐射装上预警器。这款神器曾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20余天后,在番禺区的莙荙菜中检出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碘-131,为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在突发事件面前,“国家队”总是紧急出动,承担起危化品检测、危害评估,进入事故核心区进行应急处理和后期医学救援等工作。而在风平浪静时,他们也默默守护,如持续对核电站周边的食品和水源进行动态监测等。“工作做在前头,从源头上防范和避免潜在危机,同时也确保万一发生核污染,有足够的手段保障群众安全。”应急办主任刘晓勇谈到。


这不是一句空口白话。2017年,省职防院就已经配备了国内第一台可拓展的人体核化去污洗消车,建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辐射生物剂量与生物标志物联合实验室”和“辐射流行病学联合实验室”。


该院还建有SPF动物实验室等,在其支撑配合下,构建起职业病“中毒现场-临床救治-实验研究-管理干预”模式,并具备开展“人群-病例-动物-细胞-分子”不同水平研究的能力与条件。


此外,该院加强信息化建设主持开发的职业卫生检测系统,在全国首先将现场采样与检测、实验室检测、岗位接触浓度计算和检测报告编制一体化,在规范检测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已在全国20多家机构推广应用。


在广东省,省职防院更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当之无愧的核心力量。


该院作为广东省职业病、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健康损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持的“广东省突发职业与环境疾病(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学应急救援中心”项目成功纳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多项全国首创、全国唯一的同时,省职防院也贡献了理念与模式上的创新:建立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一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病诊断与治疗一应急处置与干预”等为一体的闭环职业病防治模式,具备现场调查处置、毒物与辐射检测、职业病诊断治疗、后期康复等全链条服务能力。


“多部门联动提供全链条服务,已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院办公室主任黄永顺介绍,以化学中毒为例,疾病发生后,省职防院会组织应急办、毒物检测、临床救治等多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处置、采样;确认是中毒导致的,则由毒理实验所进一步追溯判断毒物与疾病的因果关系,锁定中毒种类;临床救治部门研究致病原因、发病机理、毒物损伤等,寻找更佳治疗方案;对于部分留下后遗症的患者,则提供后续康复治疗,“从现场检测、危害识别,到疾病诊断、治疗、康复,以及相关科研,职防院具备全流程的能力。”


合作的触角还延伸至院外——省职防院的运行就像一个更大范围的MDT(多学科会诊),涉及一整套复杂、多维度的流程。


“如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与环保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协作;进出口、货运问题,要和边检部门协作;放射检测问题,有些要和外事部门协作等。”放射卫生防护所所长黄伟旭介绍,和卫生健康系统的协作则更为广泛,如职业病防治要常态性和疾控处、职业健康处等联动,核应急问题要和几家指定的综合性医院联动,后者负责放射患者救治,省职防院则发挥全国唯一一家移动战地医院的优势前往事发地救援;而各家医院的大型医用设备报废处置,也要由职防院进行最终检测,防止其再次流入医疗市场,等等。


职业健康监护是守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一环。全省目前约有250家医疗机构参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省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中心则挂靠在省职防院。“我们编制了《职业健康监护质量控制》教材,并长年对前述机构进行培训和质控,推动全行业为全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提供更优质的保护。”职业健康监护所所长、二级主任医师杨爱初谈到。



04
筑牢职业卫生健康安全防线
职业病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作,人才培养是支撑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职业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中更是有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过去多年,专业技术人才紧缺、队伍能力不足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为打破这一困境,省职防院提出人才强院战略,将人才培养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打造更好的平台吸引人才,创造充分的发展机会培养人才,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留住人才,逐渐探索出特色培养路径。


毒化监测所副所长戎伟丰是实战育才的代表之一。2007年毕业后,他一直在毒化监测所从事毒物检测工作,每年经手上万个样品。凭借出色的技术能力,在2017年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中荣获技能标兵称号,在“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竞赛个人项目中拿下全国第一,并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毒理实验所副主任医师张骁则是自主培养的青年人才代表之一。加入省职防院的第二年,他被推荐到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如今已成长为中国毒理学会认证毒理学家,参与制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项,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


职业医学检验科农骐郢博士是另一位成长快速的青年人才,2021年被引进省职防院后,当年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院领导非常重视科研,召开多次国基申报专题交流讲座与经验分享会,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给我提供很多帮助。”她说。


针对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医学和工程专业知识的融合需求,省职防院还注重引进多学科背景人才。“我所工程技术人员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人才的比例接近1:1,职工的专业结构较为全面和完整。”职业卫生评价所所长苏世标自豪地介绍,他们为全所工程人才制定卫生工程岗以及相应的一整套职称评价机制,“明确的职称晋升方法,激励同事们积极投入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我院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辟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式,着力打造职业卫生专业人才高地。”该院专职党委副书记、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邹剑明介绍,省职防院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培养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人,目前全院硕士以上学历130人、高级职称人员143人,“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大临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高质量的人才也释放出源源活力,为破解职业病防治难题持续探索广东方案。


“气流短路造成的无效通风,一直是困扰很多工厂的老大难。目前,我们正在研发一套新风系统,通过优化空气流通路线,提供良好的气流通道,改善整个厂区的空气流通,更好地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劳动者健康。”胡世杰介绍,该项目与清华大学等联合研发,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胡世杰还担任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组副组长,是唯一由地方专家担任的副组长,同时他也是《中国职业医学》主编、公职律师。


而针对全省职业病防治中最突出的噪声性耳聋问题,省职防院建立了一个基础实验室,对噪声的不同特征、不同噪声对人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分析,并进行防噪声的听力保护实验。基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该院平时会联合企业开展相关职业病防治讲座,并提供一些噪声防护设备。


职业病防治专业性强、难度高、任务重,与此不相称的是,掌握最新学科知识、学术前沿动态的骨干人才一直短缺,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人才断层甚至严重制约了当地职业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为全省职业病防治龙头,省职防院还承担起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重任。


2015年广东省职业卫生骨干培训项目全面启动,以省职防院作为主要培训基地,利用省财政每年提供的50万~60万元经费保障,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从各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挑选10名学员参加为期10个月的全脱产培训。


课程设置以全省防治实际需求为导向,邀请国家和省疾控、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卫生监管部门、省内外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科研院所、主流媒体的专家集中授课。现场实践则采用导师组负责制,根据培训目标和学员自身特点,以解决当地实际职业健康问题为导向,拟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争取帮助每个地市培养2~3名职业病防治的骨干力量,能承担起技术指导和应急救护的重任。”培训班负责人说,希望这些人成为撒下的种子,在21个地市培育出职业病防治队伍的森林。


至今,这一项目已累计培养73名骨干人才,覆盖全省21个地市及部分重点县区的职业病防治院(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实现每个地市有1名以上职业健康骨干人才的目标,有力引领带动区域职业病管理技术水平。


当前,职业卫生逐渐由传统的以职业病防治为中心,向以职业人群全人群、全周期的全面职业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解决新课题对从业人员提出新要求。省职防院也依托国家职业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着力推动卫生、环境、安全、工程等学科协同发展,拓展职业健康领域的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医工和医研协同等科研模式,持续强化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前述省职防院与安徽理工大学的合作,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代表作。


“守护8000多万劳动者健康是我们的使命。我院将以创建国家职业健康医学中心为牵引,坚持锻造适应新时代要求、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职业病防治队伍,持续提升技术服务和支撑保障能力,全面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省职防院党委书记郑子谦说。该院已建成全国医防融合功能最齐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并成功获评广东省首家职业病三甲专科医院。


“近年来省职业病防治院瞄准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强调,职业病防治工作是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广东行动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的工作内容,“要聚焦创建国家职业健康医学中心,充分利用技术人才优势,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创新,统筹各方资源,推动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




统筹 | 宋炳军

记者 | 陈湘婷 岳超群 杨璇 廖维佳

编辑 | 程橙 叶溱 久久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第一波带娃暑假出游的人,都怎么样了?出发前一定要看这个


一地已近10人确诊!早期像感冒,严重可致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